杭州美食甲天下,像這種街邊小吃的攤位以前很多,現(xiàn)在卻極難碰到
說起杭州這座世界聞名的旅游城市,風景優(yōu)美自然是得到大家公認的,但老是有人自詡或者直言這里是“美食荒漠”,我卻經(jīng)常有點不以為然甚至“憤憤不平”?;蛟S是城市的包容性大了吧,為迎合八方來客,自然也就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生意人開始做餐飲,而所謂的本土美食在川、魯、豫甚至日本泰國等各國各地風味的輪番“攻勢”下,也就漸漸被掩去了光芒。但正兒八經(jīng)的食客來杭州游玩,終歸還是會去尋找些能做正宗杭幫菜的酒店或者蒼蠅館子大快朵頤一番。拋開叫化雞、東坡肉、龍井蝦仁和西湖醋魚等深受網(wǎng)友詬病的大菜,最近幾年最火的小吃當屬“蔥包燴”了。
可以按我的童年記憶,小時候最常吃的街邊美食,這種“油墩兒”顯然要排在“蔥包燴”前面,如果單論早餐,定勝糕、荷花糕之類的點心則更是常見。只是隨著城市的建設和發(fā)展,也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油墩兒”這樣東西卻不知道是什么緣故,慢慢和定勝糕一樣,成為只在美食街或者搞什么活動的時候,才會“拋頭露面”的小吃。
其實它的做法并不難,因為以前的菜場附近,馬路邊,或者小區(qū)位置比較占優(yōu)勢的一樓拐角處,總能看到阿姨大姐或者老奶奶會一人一座一煤餅爐,搭著一油鍋,一瀝油網(wǎng)再加一盆面糊糊和一兩盆菜餡,就是在現(xiàn)做和現(xiàn)賣“油墩兒”。而路過的行人也時常會被飄過的油煙和香氣吸引,很少能扛住誘惑不上前照顧生意。
我印象中的油墩兒餡料主要有蘿卜絲、豌豆和咸菜這三種,但是并不會同一個季節(jié)出現(xiàn),尤其蘿卜和豌豆(大概是因為兩者成熟的時間不同吧)。先用定制的長柄容器舀一勺面糊,然后淺淺地放到沸騰的油鍋里燙兩三秒,再把勺內(nèi)沒有定形的面糊倒出,然后放入餡料,再澆上一層面糊,再次放入油鍋煎炸,剩下的基本就是火候問題了。最后會把炸好的油墩放在油網(wǎng)上瀝瀝油,經(jīng)常有人會在瀝油的時候上手,被燙得“嗚哇”一聲慘叫。有時候老板娘準備的是紙還好,一些質(zhì)量差點的塑料袋還會直接破出幾個洞來。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歡迎點贊、關注和轉(zhuǎn)發(fā)。)炸制好的油墩兒外表金黃酥脆,內(nèi)餡軟嫩鮮香,必需趁熱吃,才能感受它的最佳風味。前幾天參加活動,我就在現(xiàn)場重溫了這種杭州特色的小吃,說實話,無論賣相還是口感,都比“蔥包燴”的口感要正宗得多。但是在網(wǎng)上搜索,這種小吃其實是江浙滬地區(qū)的特色,倒并不只杭州有。至于是否有豆沙餡,我是深表懷疑的,似乎自己從沒吃到過甜口的油墩兒,可能又是某些商販把某些花頭花腦的信息上傳了吧,真是誤導游客啊。
再次想到“蔥包燴”,其實真的不算好吃,所以市區(qū)老巷里的幾位老板才會想到在里面加素燒鵝或者其它什么食材吧,我其實比較理解,這可不單純是為了提高售價,呵呵。 小時候能吃到的東西少,薄餅夾油條,再夾根蔥,壓得焦脆再抹上醬汁,確實是當時難能可貴的美食!至于現(xiàn)在嘛, 我鄭重地覺得,還是油墩好吃!可惜應該是受環(huán)境保護和城市管理的影響,這種街邊美食注定很難再普及開來了。
由于杭州的城市屬性注定需要包容天下美食,所以自身的餐飲反倒顯得比較弱勢,個人覺得如果你想品嘗正宗的杭幫菜,找個老小區(qū)逛逛,小區(qū)邊上的小館子,那里往往才隱藏著正宗杭州美食,當然,千萬別挑那些掛著地名或者某某牛肉,某某兔頭之類招牌的地方哦。比如我以前去吃過幾次的閘弄口新村公園旁邊的飯館,家常豆腐(嫩豆腐被煎至三面金黃焦脆),羊鍋(份量十足,羊肉不膻,很是入味)幾乎每次必點,堪稱美味,就算多年未去,現(xiàn)在想起來仍有點口水直流。
冷鏈服務業(yè)務聯(lián)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wǎng)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