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追網紅食品的你,到底在追什么?
沒想到,網紅食品“鮑師傅”再次進入公眾視野,不是因為它超長的排隊時間,而是估值被推到了令人咋舌的100億元,而目前鮑師傅門店還不到100家。好家伙,“店均”值1個億。吃貨的潛力真的不可小覷。
上海第一家鮑師傅開業(yè)的時候,在我們這些學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我還是一名身處郊區(qū)的大二學生,如果有人甘愿去市區(qū)排四五個小時的隊,買一些鮑師傅的招牌產品“肉松小貝”回來,那可比任何友誼都“珍貴”多了。
彼時的我并沒有聽過“鮑師傅”這個牌子,甚至都不知道“肉松小貝”是什么。只是當時鋪天蓋地的網絡宣傳,加上同學之間的口口相傳,讓我也不由得對這個神奇糕點心向往之。
何況,當時身邊人提到它的口吻,讓我覺得,如果不知道鮑師傅,不知道肉松小貝,就會顯得自己有點“土”。為了擺脫這種格格不入的離群感,我急切地想要買來一嘗為快,這樣當再次有人提起的時候,我便會自信地跟上一句,“啊鮑師傅啊,它們家的肉松小貝很好吃的?!?/p>
那些樂此不疲追逐網紅食品的人們,大概也都是這種心理吧?
在所謂自尊心的驅使,以及在群體壓力的推動下,這些年,我逐漸被網紅食品推著跑。椰子灰冰淇淋、雙黃蛋雪糕、臟臟奶茶、臟臟包……吃什么,喝什么,似乎不再由自己決定,而成了被他人“種草”、被商家“洗腦”的結果。
于是,一款網紅食品,需要排隊數(shù)小時才能購買,且嚴格限購,甚至還有“黃牛”買賣排號,外賣跑腿費也要動輒百元起……最新的新聞是,在杭州誕生了專業(yè)的奶茶“代購”,坐高鐵把長沙的奶茶搬到杭州,有些都成了隔夜奶茶了,仍嚇退不了那些鐵粉。
然而,在我逐一打卡嘗試過后,發(fā)現(xiàn)并非每款網紅食品都合我口味。我逐漸明白,一款食品,比起它有多火,更重要的,是適合你的胃。
如今,物質條件極大豐富,食品消費也不斷升級。吃一款甜品,喝一杯奶茶,早已不止于產品本身的消費,消費者更看重的,是商品背后的話題度、時尚感、身份認同、品牌文化等元素。這挺正常。
心理學中的“羊群效應”,早就解釋了人類的從眾心理。很多炮制網紅食品的商家,正是利用這種心理,通過炒作,人為制造“羊群”,商家雇人排隊,花錢請托兒在社交媒體上營銷,早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實。消費者也正是在盲從心理的推動下,看人氣來消費,從而掉入了商家預先寫好的劇本。
只是,越是淺顯直白的道理,越容易為人理解、接受,卻也往往越難做到。人就是這么矛盾。
當我即將踏入研二的門檻,我終于從跟風吃喝回歸人間清醒?,F(xiàn)在的我,不再盲目追求網紅產品。這里面,有現(xiàn)實的無奈:網紅產品的迭代越來越快,已遠遠超過我的認知更新速度,跟都跟不過來了。
不過更主要還是因為,我已經有定力了,不是所有的網紅產品都值得一試,咱也沒空全試一遍。平常心對待,喜歡就去嘗嘗鮮,不喜歡就算了。再說,人的個性、社交的維系,如果僅依附于在吃喝上求同,未免也太無趣、脆弱了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chuàng)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冷鏈服務業(yè)務聯(lián)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yè)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yè),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